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十年间
深度关注|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
推进国安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

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清渠 渠成再开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7-11-23  来源:央视网  字体大小[ ]

  他立下愚公移山志,劈山引水为人民,使曾经缺水干旱的贫困村面貌一新。“我只是山区的一名普通党员,做了一些小小的事情,”黄大发说,“总书记对我们老党员关心得很、尊敬得很,我很感动,也很光荣。”

  原标题: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清渠 渠成再开致富路

  央视网消息:2017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现场,习总书记拉开前排凳子,一再邀请后面站着的两位老人坐到自己身旁,最后两人在总书记身边坐下……其中一位老人,就是来自贵州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他立下愚公移山志,劈山引水为人民,使曾经缺水干旱的贫困村面貌一新。

  “我只是山区的一名普通党员,做了一些小小的事情,”黄大发说,“总书记对我们老党员关心得很、尊敬得很,我很感动,也很光荣。”

通往水渠的道路难行,黄大发用锄头挖出道路。刘续 摄

通往水渠的道路难行,黄大发用锄头挖出道路。刘续 摄

  不折不扣的劳动者

  莽莽黔北深山里,藏着一条生命渠——7200米主渠,2200米支渠,在大山之间蜿蜒盘旋。这条修建历时36年之久,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滋润了祖祖辈辈干渴贫穷的村庄。修建这条生命之渠的领头人,便是贵州省播州区草王坝原支书——黄大发。

  1959年,23岁的黄大发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黄大发立誓:决心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这段艰苦卓绝的修渠历程。

  没有任何修渠技术,测量靠竖起几根竹竿用眼睛瞄;没有水泥,沟壁直接糊上黄泥巴;没有起重设备,就在腰间拴根草绳下到擦耳岩用锤子凿。不知道什么叫导洪沟、分流渠,洪水一来,沟渠和草王坝人的心被冲得七零八落。修修补补十几年,水就是进不了草王坝。

  修渠失败,黄大发没有选择蛮干。他暗下决心学习水利技术。三年时间,在积累了大量修渠知识后,黄大发要重启修渠计划。经过专业测绘和精心谋划,修渠项目再次得到县、乡政府支持,从当时并不宽裕的财政里划拨6万元资金和38万斤玉米。

  1992年春天,水渠动工。每天,两百多人的队伍跟着黄大发扎进深山修渠,施工队负责在前面凿石壁打槽,村民在后面跟着挑土方砌堡坎。

  过年了,大家都想过个闲年,却看到黄大发带着一家老小又上了山。鞋磨破了没钱买,黄大发赤脚步行二十多公里去背炸药,脚板磨破皮,双脚血淋淋的。就这样,春去冬来,风餐露宿,草王坝人勒紧裤腰带,用双手硬生生凿出了绝壁引水的奇迹!大渠竣工,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那一天是草王坝人特别高兴的一天,兴奋的黄大发哭得像个孩子。

  正是这条救命天渠,为团结村带来了汩汩清泉,带来了白米饭,也带来了摆脱贫困的希望。

黄大发在清理水渠。刘续 摄

黄大发在清理水渠。刘续 摄

  承“愚公”精神 打赢脱贫攻坚战

  1995年端午节,当汩汩清流从沟渠一泻而下时,草王坝全村老少扛着锄头一路呼啸奔向自家的旱地引渠蓄水,把祖祖辈辈刨食的旱地变为稻田。

  水通了,黄大发又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夜晚,平时寂静漆黑的山村被点燃,山坡上、土地里灯光闪耀,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民们在黄牛头上、自己脑门上套上灯,彻夜挖土、筑田、放水……

  村民徐国树家“坡改梯”后有了4亩梯田,全部种上了水稻。1996年,亩产达到1000多斤。他一直记得打出米那天,家里煮了满满一大锅、足足5斤多米饭。从米下锅起,一家人什么都不干,围着灶台坐着,等着,笑着。揭开盖的那一刻,一股从没有过的清香,扎扎实实地钻入鼻子,直入胃里,沁入心里……

黄大发沿着水渠巡查。刘续 摄

黄大发沿着水渠巡查。刘续 摄

  村里的稻田从240亩增加到720亩,每年收稻谷80万斤,村民从此吃饭不愁。还有村民种上了高粱,收获后卖给附近的酒厂,带来了更多收入。紧接着,黄大发又逐一实现了他修学校、通路、通电的梦想。

  不忘记党、不忘记人民、不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三个不忘”,是黄大发这位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群众奋斗50多年,脱贫的热情涌动在草王坝的家家户户。新扩并的团结村还有许多贫困家庭,老支书黄大发参加政府的脱贫攻坚考察,认定了辣椒和柚子产业。经过论证,当地政府决定将之作为扶贫攻坚重点产业进行推广。

  “团结村计划2017年从贫困村出列,这是任务,也是使命!”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变幻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宗旨。82岁的黄大发依然行走在巡渠、护渠的道路上,“面对党和人民的信赖,我时时刻刻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一定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干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参考来源:新华网)

中国公众新闻网摘编 崯嶧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